我知道了
习近平在正定
本文字数:2087

邱然  陈思  黄珊

采访组:石文生同志,您好!您的年龄比习近平同志小一些,和他算是同龄人。您当时在正定从事什么工作?

石文生:1982年,我从正定县教育局调到县政府办公室工作,负责文化教育方面的资料整理,经常跟县领导一起下乡调研。县委和县政府是前后院,我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两年。1982年3月,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时,县委办公室有专门的资料组,有时需要县政府提供文化教育方面的资料,由我负责整理初稿。在其他方面,我和近平同志接触不多。

近平同志接任县委书记后,县委制定了“内引外招”政策,1984年把我调到县委办公室资料组,负责领导讲话、县委文件的起草工作。调到县委办公室后,我和近平同志都住单身宿舍,接触就多了起来。近平同志非常平易近人,不分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他都十分和气。当时我在县委办公室年龄最小,近平同志经常带我下乡,一路上讲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知识。写材料一般在晚上,他都提前交代得明白透彻。我在那里既是工作,也是学习,感到十分开心,工作进步也很快。

近平同志抓工作非常认真。他工作很忙,每天睡觉都很晚。我经常是睡了一觉,起夜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他房间还亮着灯,甚至有时候我早晨起床了,他还没睡,和北京来的专家、顾问谈话,谈个通宵,也不睡觉,直接就吃早饭了。我就跟他建议说:“习书记,你老这样不好好休息,对身体可不好啊。”习书记笑着说:“好的,我以后注意。”但真到忙起来,他还是顾不上休息。

采访组:说来你们既是“邻居”,又是同事,请您讲一讲这方面的情况吧。

石文生:我们在一层楼,办公室挨得很近。近平同志因为工作太忙,平时吃饭睡觉都没有什么规律,经常是赶不上饭点,吃不上热乎饭,睡不了一个囫囵觉。但是他并不在意,他平时的生活也非常简朴,穿衣服很普通,出行基本上都骑自行车,县委当时有一辆吉普车,但他自己基本不坐,主要留给老干部使用。他那年30岁,觉得自己年轻力壮,骑骑自行车挺好,锻炼了身体,还节省了汽油,而且下乡搞调研的时候,和老百姓更容易接近。

当时正定县有25个乡镇、222个村,近平同志骑着自行车跑了不止一遍。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我跟着他到永安乡三角村调研,那次调研就是一次常规的走访,他主要是想和老百姓聊一聊,看看老百姓眼下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对县领导有什么期望和要求。

进了村,我们看到有个60岁上下的老太太,穿得很脏很破,在路边坐着,一脸苦相。近平同志当时就下了自行车,走到老太太近前,俯下身来和她打招呼。老太太听力不好,神志也不太清晰,搞不清楚近平同志在说什么。旁边有村民就说:“这老太太,无儿无女,身体也不好,生活可苦啦。”近平同志当时就从身上掏出20块钱交到老太太手里。老太太虽然糊涂,话也说不清,但知道给自己钱的是好心人。她很激动,流下了眼泪,向近平同志表示感谢。这20块钱,放在今天不算啥,但20世纪80年代初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当时在县委办公室工作,工资一个月不到30块钱。近平同志作为县委书记,工资是50块钱左右。他能拿出小半个月的工资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村老太太,这让我很感动。

我们告别了老太太,接下来准备到村里找几位大队干部谈谈。因近平同志下乡从来不提前通知,大队部关着门,一问村里人,说可能到地里劳动去了。近平同志说:“这是好现象,咱们今天也不在这里等了,到村外田地里看一看,哪里人多咱们就到哪里去。”我们骑着自行车走到村外的田边,当时有几十个人正在锄地、间苗,农民干这些活自然是很熟练,把草锄掉,把不好的苗锄掉,留下好的苗,手法很熟练,速度也很快。当时田头还放着几把锄头和锄地拐,近平同志说:“来,咱们先跟他们锄地!”

我们从田头随手拿起锄头和锄地拐,因为当时地里的禾苗刚半尺高,穿着长袖衬衫不方便,他说,干这活得把袖子撸起来。我们撸起袖子就干了起来,他的手法和老农一样熟练,当时我就吃了一惊。我就紧跟在他后面一起干。当然,我是农村孩子,农活自然也不在话下。老百姓一看,来了两个陌生的年轻人一起干,很高兴,干得更是热火朝天。

近平同志对农民的生活特别了解,他干农活挺厉害,那手法,那熟练程度,比起我们农村长大的孩子,毫不逊色。他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熟悉,脑子里呈现出来的就是他当年带着我在三角村帮农民干活时撸起袖子的画面。他这样的生活积淀非常深厚。他现在说的很多话,都是来源于老百姓的生活,通俗易懂,让人觉得很亲切。如果他一直没有接触过老百姓的生活,就不可能说出这些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寓意很深的话。

这些农民不知道我们是从县委来的,干完了活,近平同志擦了把汗,才跟生产队长说明了来意:“我们是从县里来向大家征求意见的,现在歇晌的时间,咱们一起开个会吧。”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抽烟的抽烟,喝水的喝水,近平同志就向大家征求对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意见和要求。当时谈的时间比较长,我记得主要谈的内容是涉及个人生活和生产队粮食提留问题,还有其他问题也提了一些。

另一方面,近平同志还让大家谈谈正定县的未来发展怎么做才好。这就是问计于民。三角村在正定是个比较先进的村,也是我们正定一个“农业学大寨”典型村,粮食产量比较高,每年交的提留比较多,但这样一来老百姓的生活就比较苦。(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