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幸福,在田园绽放
——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本文字数:1782

颜进

一座座大棚排列有序,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一场场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如今,穿行在亭湖乡村大地上,到处可见瓜果飘香、水清岸绿、民风淳朴的场景,犹如一幅欣欣向荣的新画卷。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产业致富、生态筑巢、文明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具有亭湖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田园新农村,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产业致富,百姓口袋越来越鼓

9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洋镇头灶村葡萄采摘园,尽管现在葡萄采摘已进入末期,但前来体验采摘的顾客依然不少。“葡萄种植是我村农业龙头产业。这些刚采摘的葡萄马上就会被运往上海,市场对于葡萄需求量一直很大,好卖得很!”该村党总支书记董茂文介绍说。

“我们不断放大和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接轨的优势,月青村金灿农场水蜜桃、龙碾村东风家庭农场蔬菜等优质农产品纷纷进入上海市场,仅上半年,销售额就突破2.3亿元。”南洋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传统稻麦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仅今年,我区就调减低效粮食1.02万亩,新增高效农业设施面积0.76万亩,新增万亩特色基地面积0.39万亩。9月23日,2019年盐城菊花旅游文化节暨区第二届农民丰收节在黄尖镇举办,农耕文化、菊文化展示,大型丰收造型花卉、汉服游行、主题摄影展为游客们带来了富有特色的视觉盛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我区以乡村旅游为着力点,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农业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深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培育出一批乡村民宿、乡村酒店、特色街区等农旅融合新业态。在我区,鹿苑生态园、荷塘月色生态园等休闲农业景点已有近80个,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愈发凸显。

生态筑巢,人居环境越来越优

9月24日下午,记者在便仓镇金陈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现场看到,运输建材的工程车进进出出,数十名工人正在抢抓有利时节,大干当前,全力以赴加快集中居住点工程建设。

该集中居住点为全区“一镇十村”试点项目之一。近年来,我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深入调研,问计于民,推进农村群众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努力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截至目前,全区10个示范村集中居住点已全部开工,共建设613户,还完成进城居住113户,入镇居住216户。

“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让我看到了家乡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几天,我和家人商量准备在家乡办个钢结构企业,镇村干部正在积极帮我办理相关手续。”看到村里道路的巨变,在外打工多年的新兴镇新场村村民袁大伟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区紧扣“四好农村路”创建标准,不断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百姓出行品质的重要支撑。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890.5公里,其中县道123.3公里、乡道297.3公里、村道469.9公里。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按照“三化”要求,大力推进“一片林”工程,新建成片造林1.34万亩,建设森林村庄3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控制面积6.5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81万株。同时,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清理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全区219家省级规模养殖场全部通过治理认定。

文明引领,乡风民风越来越美

9月27日,在盐东镇李灶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主题为“党建+慈孝”的特色文化活动正在举行,旨在通过打造党性教育、家风教育系列实景课堂,在村民中形成尊老爱幼、上慈下孝的良好风尚。

近年来,我区围绕“发展之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为主题,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全区共创成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9个,区级以上文明村29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2个。

与此同时,我区坚持走群众文化路线,推进文化阵地建设,输送优质文化服务,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先后建成乡镇文化站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我区还广泛开展“四榜四议”活动,将移风易俗纳入所有行政村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真正让移风易俗成为农村群众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