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聚焦伟大时代 讲好中国故事
银幕呈现“百花齐放”繁荣景象
本文字数:2353

李霆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4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中国电影人推出了《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大路朝天》《闽宁镇》《中国合伙人2》等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也拍摄出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秀美人生》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神州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的电影作品。

这些题材多样化的电影,讴歌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生活,从不同角度发掘生活,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有英模豪杰的顶天立地,又有普通百姓的铺天盖地,是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把艺术创作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

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艺术创造,把电影的独特艺术形式同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让电影镜头聚焦伟大时代,记录伟大实践,关注人民的奋斗创业,写好拍好中国故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和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催生了无数激励人心、感人至深、温润心灵的好故事,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源泉活水。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率先发起的,农村和农业题材的电影创作也率先发轫,辛勤耕耘,获得丰收。电影《走出地平线》描写安徽小岗村18位农村党员契约包产到户按下红手印,从而揭开农村改革的历史性一幕。

还有展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和变化,以及农民精神面貌变化的《人生》《我和我的家乡》《乡村里的中国》等;表现我国经济、工业发展进程和成果的《共和国不会忘记》《血·总是热的》《大路朝天》等;表现我国军事、国防、科技、教育战线成就的《惊涛骇浪》《飞天》《中国合伙人》等;展现少数民族人民火热生活,反映多民族融合发展的《东归英雄传》《远去的牧歌》《歌声的翅膀》等;描写英雄模范人物的《焦裕禄》《孔繁森》《袁隆平》等;深受人民群众关注的反腐倡廉和社会法治方面有《生死抉择》《湄公河行动》《平安中国之守护者》等。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表示,电影以其特有的影像叙事魅力和大众传媒方式,记录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抒写着中国社会面貌的沧桑巨变。同时,电影事业和产业作为国家整体改革开放宏伟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了全战线、全方位、全系统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

他谈到,电影工作者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祖国同发展共繁荣,把艺术创作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把拍摄镜头聚焦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创作出一大批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人物鲜活、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作品,使中国银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呈现中国人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人集中创作推出了九部重点献礼影片。《春天的马拉松》讲述浙东山村筹备国际山地马拉松分站赛的故事;《照相师》描摹了深圳老城照相馆祖孙三代的人生变迁;《大路朝天》反映了交通建设和路桥工人的生活;《闽宁镇》展现东西部对口扶贫;《中国合伙人2》表现中国互联网人的奋斗精神;《黄大年》讴歌当代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天渠》反映贵州遵义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创造人类工程奇迹;《热土》展现了湘东年轻人回归故园建设美丽乡村的历程;《片警宝音》讲述内蒙古基层警察执法为民的动人故事。

这九部影片中,既有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时代精品,也有一叶知秋、小中见大的情怀佳作,或通过平民史诗反映历史大势、时代风云,或从凡人小事、乡村巨变中探寻人性的真善美。

例如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展示了当下农村基层治理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崭新风貌,用清新的影像风格,将充满时代气息的浙东乡村美丽画卷全景呈现给观众。再如电影《闽宁镇》,讲述了在宁夏扶贫移民搬迁过程中,来自西海固贫困地区的移民与宁夏当地干部、福建援宁干部团结一心,在贺兰山下的戈壁滩艰苦奋斗,建设起闽宁镇的感人故事。又如电影《热土》,反映的是湖南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个小人物回到农村创业的故事。一群新时代的农民怀抱理想,富有奋斗意识,带着希望走进了影片。

总体看来,九部影片从不同角度为人民抒写、抒情,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国人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幸福感、获得感。

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必须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电影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努力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电影,让观众通过看电影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增强对国家和生活的热爱。大银幕上所展现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在题材、类型、内容、风格、样式、制作工艺、科技手段诸方面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创新。

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等,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传递了时代呼声;90年代的《周恩来》《焦裕禄》等,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新世纪前10年创作的《邓小平》《太行山上》等,在推动主旋律创作提质升级的基础上,形成多样化创作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影片创新了主旋律电影的表达方式,《十八洞村》《乡村里的中国》等现实题材影片紧扣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反映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赢得广泛关注。

主旋律电影创作,既要注重题材选择和开掘,又不简单地依赖题材,更不能对题材进行“概念化”“粗浅化”“模式化”的图解。电影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也一定体现在多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