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陈耀华:全力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本文字数:1120

本报讯 “重点检测一下青菜的农药残留,刚刚我们在北港小区农贸市场,检测出有一个批次的青菜疑似农残超标,溯源发现是从批发市场进的货。”近日,一辆食品安全快检车直奔市区富民果蔬批发市场。车上,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耀华指导刚取样回来的快检员进行多菌灵农药残留检测。

“虚惊一场,所有经营户的青菜复测农残都是合格的。”检测完成,陈耀华松了一口气,告诉记者:“第三方法检公司检验周期较长,一般要20多天。我们实在是等不起,大部分农产品进入农贸市场流通不到半天,就被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等法定检测结果出来的时候,农产品早就被吃掉了。我们的食品安全快检,可以在半小时内出结果。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会当场扣留,并移送法检公司验证。”

陈耀华今年31岁,2013年从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到射阳县卫生监督所工作,2018年到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工作。这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优化我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日前,陈耀华来到太湖路的一家果汁工厂冷库,检查进口浓缩果汁原料。冷库内,零下18摄氏度,身着短袖制服的陈耀华按照检查流程一丝不苟操作。五分钟后,陈耀华走出冷库,眼镜镜片瞬间模糊了,他取下眼镜,擦了擦又戴上,打开平板电脑,点开智慧监管平台,在贮存及交付控制项上,点击记录,提交检查结果。

广泛应用于我区食品安全检查的智慧监管平台,就是由他在2019年牵头建设的。平台以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呈现,使消费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单位等都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或录入相关信息。

陈耀华主导建设的区食品安全“1+5+2”快检体系,即1家区级快检中心、5家乡镇快检室、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快检室,也逐步趋于完善。从开始时一个人摸索,到如今,在他的培养下,快检团队有20余人,全年快检2万余批次,从源头上保障了大市区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自去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有着8年党龄的陈耀华率先组成党员先锋队,牵头设立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组建工作专班,建立“1+6+1”多部门联合协调机制(1小时消毒进仓、6小时核酸检测周期、1小时出仓),24小时待命接收入仓申请。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陈耀华也是一位讲人情的执法员。在执法稽查过程中,他发现城区部分老旧小区内暗藏食品“黑作坊”,多是制作售卖卤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陈耀华逐一上门走访,了解到他们多为下岗职工,经济比较困难。他主动联系属地街道、社区,将他们安置在小吃街或农贸市场周边,指导领取证照。

“起初我是不愿意搬的,家里经济压力比较大,出去租房很麻烦,开店又要花很多钱。”一品香卤菜小海店老板卞正军说,“陈队长知道情况后,四次来我家做工作。食品安全是大事,要想做长久,就得有合法手续。他帮我们这些‘黑户’转正,是真心帮我们。现在店里还增加了外卖,生意更好,我们是真心感谢他。”

(胡贝 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