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不忘初心 永跟党走
——访新兴镇古河村建国前老党员沈国才
本文字数:2950

蔡燕

图为沈国才讲解手臂上纹着的党徽及姓名、军人、骑兵等字样。

图为沈国才的入党志愿书。

他,一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一辈子跟党走,听党话,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始终对党保持着忠诚;在和平发展年代,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居功自傲,不计较个人得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新兴镇古河村建国前老党员沈国才。

今年90岁高龄的沈国才,1930年4月出生,1943年9月参加地方基干民兵队伍,1945年3月加入新四军领导的建阳(今建湖)独立团,1947年10月入党,参加了建国前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1年4月患病复员回乡,现住新兴镇古河村九组。沈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精神矍铄,谈起往事,他仍记忆犹新……

9岁当伙计,进城被鬼子强制“消毒”,立志参军卫国

沈国才小时候和哥哥相依为命。9岁那年,哥哥出门谋生,沈国才到二舅爷家的店里当小伙计,帮着打打杂,送送东西。

当时的盐城已经沦陷,日寇四处活动。沈国才看到荷枪实弹、耀武扬威的日本兵,不免有些害怕。但是为了送货、卖东西,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到街上。在登瀛桥一带,他看到穿着白大褂的日本兵,旁边还有药水、针筒等医疗设备。原来,日本人怕进城的村民身上有传染病,会传染给他们,便在进城的地方设立了打防疫针的点,强制给进城的人“消毒”,不论男女老少,都要打上一针才允许进城,同时发给一块特制的纸牌,表明已经“无毒”,待出城时再上交。虽然日寇美其名曰是为了中国人健康,但谁都知道日寇根本没把中国人当人看。

“进城时的日本兵还能披着‘文明’的外衣,进城后的日本人真的是原形毕露,一点点伪装都不要了。”沈老讲到这时,紧紧地握起了拳头。一次,沈国才拎着两篮子馓子去城里卖,在西门,一个日本兵来抢,沈国才不肯,日本兵拿起刺刀就刺向篮子,还把馓子都给踩碎了。幸亏沈国才跑得快,才没受到伤害。但日寇残忍贪婪的形象从此深深烙在他的心中,他立志参军卫国,打击日寇。“那个时候,我就认为毛主席是好人,要跟毛主席当兵。”

14岁当民兵,星夜步行数十公里冒险送信,废寝忘食运送伤员

13岁那年,沈国才打算报名加入抗战队伍。由于年龄太小,再加上当时的沈国才个头矮小,部队不接收,少年的沈国才并没有气馁。第二年,沈国才又来到区里的基干队,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沈国才的堂叔(当时的基干民兵负责人),答应让他到基干队里帮忙做些后勤保障工作。

因为年纪小,大家都管他叫小鬼,也不让他上战场,就让他做做通风报信的工作。有时候,沈国才也负责照料送来的伤员。

沈国才回忆自己第一次执行送信任务时,依然有些许激动。那一天,基干队营长让沈国才送信到射阳合德镇耦耕一带。当时正是八月,晚上月明星稀,万籁俱寂,14岁的沈国才行走在射阳乡间的草荡间,一路上不时机警地左顾右盼,生怕遇到扫荡的鬼子和伪军。“日本人心肠坏,把我们中国人当个‘小鸡子’欺负。”沈国才说,但最坏的还是那些汉奸伪军。老人管他们叫地头蛇,“帮着日本人欺压我们中国人,日本人下乡扫荡,他们领头带路;乡下的各种情况他们最熟悉,日本人不知道的他们就告密,把情况都泄露给他们。”提到这些民族败类,老人至今都十分痛恨。

幸而,那一天,执行任务的沈国才没有遇到敌人。到五更天,沈国才顺利地与对方碰头,完成了任务。在此后,沈国才还有过几次送信的经历。虽然没能在战场上正面与敌人真刀实枪地拼命,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贡献了力量。

1945年,沈国才参加了部队的担架队,负责运送伤员。沈国才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废寝忘食地运送伤员,往返于战场和战地医院之间。由于长时间的背运伤员,他的双下肢水肿充血,达到难以迈步的程度,最后在担架队长的命令下才不得已住进战地医院治疗。在战地医院治疗过程中,他一刻也没有闲下来,不断帮助医生和护士照顾伤员,由于医院的条件有限,他把自己的床位让给了重伤员,自己打地铺,还经常把自己的病号饭让给更加需要营养的伤员。这一切被建阳独立团一位当时受伤住院的杨姓连长看到,就把他纳入自己的麾下,到连部做了一名通讯员。

18岁被授予最高荣誉“奖励一支铅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沈国才还讲了许多抗战时期的事情:站岗放哨送情报,跟战友到九里窑一带掐断电线,破坏日寇的通讯……然而,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又悍然挑起内战。

1946年初到1947年底,由于部队整编,沈国才被划入后勤部第五医疗队,负责建阳到射阳八大家这段的勤务保障工作。正是经过大小数百场的战斗,看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一幕幕,年轻的沈国才的心逐渐向中国共产党靠拢过去。

那段时间沈国才每天都要跑几十公里的路程送信和战争所需物资,往返在建阳和射阳之间,不管刮风下雨,也不论冰天雪地,风雨无阻地执行任务。据老人回忆,在一个大雪的冬天,他接到一个任务,把一份情报从建阳送到射阳。一路上,草鞋走破了,就光脚在雪地奔跑,沈国才满脑子想的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情报送达。

回想起那个年代的条件,冻伤的双脚可能会坏死导致残废,甚至有可能为此失去生命。但年轻的沈国才就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对党、对祖国人民热爱的坚定信念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对这次任务表现优秀的沈国才,部队授予他当时最高的荣誉“奖励一支铅笔”,并同意了他的入党请求,在现在的射阳县四星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直到现在,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入党时的介绍人是排长高永成,班长张万书。在沈国才的右手臂上赫然纹着党徽以及军人、骑兵、沈国才等字样,沈国才告诉我们,这是当年为了防止证件丢失,部队采取的人员身份识别特殊措施。至今,老人还保留着那珍贵的入党志愿书。

22岁谢绝组织给予的优厚待遇,复员回乡,带领群众生产种地

对参加过的破坏陇海铁路、围歼国民党新编第五旅、夺徐州、渡长江打下苏州城、解放上海,老人都历历在目。渡江战役后,由于长期战斗疲劳和食物短缺,沈国才在一次战斗任务中摔倒,腹部着地,当时吐了几口鲜血,里面还含有树皮和腰带。由于战斗任务紧,沈国才忍着剧痛,爬起来继续前进。正是这次,给沈国才的胃留下难以恢复的伤害。

1950年沈国才在上海第一医院担任警卫班长。部队派他到现在的南通如东党校去学习,在学习期间,沈国才当年的旧伤复发,做了胃切除手术,术后他向部队提出了复员回家,部队考虑到他身体的情况,给了他落户上海或扬州的待遇选择,然而不想给组织添麻烦,谢绝了组织上给予的优厚待遇,复员回到了家乡,在村里做了生产队的副队长,带领群众生产种地。一直以来,他从不轻易提起在部队的光荣经历。

多年来,沈国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他对子女品行上更是言传身教。“从小爸爸就教育我们,要正直做人,努力工作,爸爸给我们做了好榜样。”沈国才儿子沈玉庆说。

不仅仅是对子女,沈国才的精神也为古河村更多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沈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党员会议上经常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不断地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加快发展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新兴镇古河村党总支书记吴登楼说,同样,他的精神也影响了少年儿童。假期里,在家的留守儿童,每天都会围着沈爷爷,听他讲抗战中的故事……

沈国才虽然腿脚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两鬓早已斑白,但是老人对党的那颗忠心却依然年轻,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到非常知足。对于村里的发展,他时刻记在心头,积极参加村里的支部生活,充分展现了老党员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高尚品德。